本网讯(记者张丽莉,通讯员王凡)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蔬菜2万亩,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增加13.8亿元,实施万亩热河黄芩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升等12个现代中药材产业重点项目……今年,我市通过实施“九大行动”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脱贫成果巩固行动,“精准”监测帮扶,聚焦“九类重点人群”定期组织信息筛查和走访服务,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规范”抓实项目,细化实化“到户奖补”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较真”整改问题,建立任务清单,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动态清零。
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作物、到村、到地块,及时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资金,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427万亩以上;开展玉米单产提百斤示范行动,抓好20万亩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力争粮食产量达到29.8亿斤;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实施“菜篮子”稳产保供行动。提效种植业,围绕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应急保供基地,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蔬菜2万亩;稳定畜牧业,实施肉牛增量提质、奶业振兴等重点项目,力争饲养量稳中有升;扩大供京量,畅通农产品供京渠道,新增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2家,“净菜进京”达到32万吨以上。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争支持、保质量、重管护,目前全市谋划储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个;严格落实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各环节的责任,保质保量完成2024年结转1.5万亩建设任务;开展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探索以奖代补、合作共建投入模式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护机制。
实施乡村产业强链行动。树牢产业链思维,推动乡村产业提质提效,在食用菌产业,重点抓好平泉香菇智慧化生产园区、滦平润邦公司5G+智慧农业项目、平泉市食用菌精深加工等35个重点项目,带动全市基地规模增加0.67万亩,产量增加6700万袋,全产业链产值增加13.8亿元;在现代中药材产业,重点实施万亩热河黄芩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升工程、隆化中药材趁鲜加工、亚欧杏仁苷植物提取厂等12个重点项目,带动基地规模达到107.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增加11.4亿元;在健康食品产业,重点实施双滦生态农业供应链一体化建设、露露年产50万吨露露系列饮料等21个重点项目,带动健康食品产业产值增加30亿元。
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建设京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开展问题厕所排查整改,全年计划改造农村户厕5000座,促进农村厕所“五项机制”高效运行;高标准抓好8个省级、20个市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建设,打造省级和美乡村80个。
实施乡村治理增效行动。抓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治理方式,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动农村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抓文化润村,组织开展“村BA”、“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增强农民归属感和认同感;抓典型培育,强化对14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7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跟踪指导,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实施农村改革深化行动。稳妥把握农村改革时度效,着力激活乡村消费和要素“两个市场”,重点做到“一稳定、两发展、一规范”,即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400家以上,并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60万亩次;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畅通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参与乡村旅游、民宿等新业态,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实施政策项目争跑行动。围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融合发展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积极争取重大专项扶持,拟争取围场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合发展项目,争取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省级改厕试点县、省级农产品追溯与网格化监管提升县等一批试点示范,继续支持围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达到119万亩。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